|
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方案(试行) | |||
|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决策部署,抓好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财建〔2021〕177号,以下简称《意见》)落地见效,现制定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强化粮食产后各环节损失控制,推动粮食科学减损和营养健康消费,提升粮食供给品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突出全链条减损。聚焦粮食收购、清理烘干、仓储物流、加工利用、销售和消费等环节,全面推进粮食产后各环节减损。加强指导农户科学储粮。 (二)突出多措并举。采取科研攻关、成果推广、标准制修订、管理提升、强化宣传等多种措施,系统促进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三)突出创新引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节粮减损技术和装备研发,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四)突出高质量减损。构建节粮减损与提质增效融合促进、节粮减损与营养健康协同发展、节粮减损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十四五”期间,积极推进粮食产后减损技术应用,促进产后各环节减损降耗,进一步制定完善节粮减损相关法律和标准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深入开展爱粮节粮、科学减损宣传教育,使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成效更加显著。在粮食收购环节,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作用;在粮食储藏环节,着力降低农户储粮损失,积极推进绿色仓储技术应用;在粮食物流环节,着力强化多式联运技术等推广应用;在粮食加工环节,大力推广适度加工技术装备,推动粮油副产物“吃干榨净”;在粮食消费环节,持续加强营养健康粮油产品供给,倡导营养、均衡、健康消费理念。 二、主要任务 (五)强化粮食收获后减损。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作用,引导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及时为农民提供收储、清理、烘干、加工、销售等服务,降低收获后损失。推广使用新型绿色烘干热源技术,鼓励各类主体为农民提供粮食烘干服务,提高粮食烘干能力。探索建设粮食清理中心,促进粮食清理环保设备推广应用。联合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中化现代农技服务中心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综合服务效能,加强农户粮食整理晾晒指导,通过提供信息服务、科技特派员等方式,指导农户做好庭院保粮。 (六)强化粮食储藏减损。推广节粮减损提质增效新技术、现代粮仓构建技术和现代物流配套技术,推进横向通风等储粮“四合一”升级新技术广泛应用,助力老旧仓房升级改造。深入研究粮堆温、湿、热迁移规律,推进低温低能耗成套储粮技术集成创新。开展低温储粮技术筛选,推广低成本、高效率储粮减损技术应用,推进绿色储粮。推广使用储粮新仓型,促进粮食仓储信息化。积极指导农户科学储粮,为农户提供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推广经济适用的钢板仓、钢网仓等储粮新装具,有效减少“地趴粮”和粮食霉变。研发生物、植物源新型储粮药剂,推广使用多杀菌素、川楝子素等储粮生物药剂,以及防霉抑菌技术应用。 (七)强化粮油加工减损。推广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粮油适度加工和粮油副产物综合利用成果,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低温升、高效柔性等碾米设备在粮油加工企业应用。促进智能化小麦磨粉新装备应用,提高出粉率,引导适度加工小麦粉产品销售。鼓励使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成套油脂加工设备,对油脂加工生产线开展技术改造。改进制油工艺,提高杂粕质量。提高粮油加工行业数字化管理水平,促进减损增效。开发全谷物原料质量稳定控制、食用品质改良、活性保持等技术,推进全谷物粮油加工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杂粮食品生产品质控制技术。通过节约型粮油加工示范等,引导淘汰高耗粮、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制修订粮油加工标准,确定合理加工精度,引导适度加工。 (八)强化粮食物流减损。加强原粮转运、装卸设备开发和应用。开发粮食接卸、粮食防分级防破碎入仓装置和设备,推广新型专用散粮、成品粮集装运输装备及配套装卸设备,应用集装箱散粮运输、公铁水多式联运技术,推动粮食减损物流装备升级,降低粮食流通转运破碎率,探索短途粮食物流减损技术,推进粮食物流标准化。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优化物流线路,降低运输周期。探索粮食物流商业新模式,加强成品粮物流管理,避免成品粮运输压货滞期等问题。开发粮食产业链溯源技术。开发农村粮食物流技术装备。 (九)强化消费环节减损。大力倡导科学消费、文明消费,树立节俭风尚,鼓励提供“小份菜”“小份饭”,严禁铺张浪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科学安排饭菜数量,推行简餐和标准化饮食,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行为。合理安排原料采购,从源头减少餐厨垃圾。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当好表率,以良好的作风引领社会风尚,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餐饮环节减少食物浪费的要求。 (十)强化粮油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推进粮油组分分析开发,促进我国油脂加工产业中豆粕、花生粕、菜籽粕、葵花籽粕、亚麻籽粕等副产物的增值利用,研制多样化健康产品。研发应用米糠、麸皮、玉米皮、玉米芯、饼粕等粮油加工副产物高效转化生产蛋白质、活性多糖、膳食纤维、功能活性物质等新技术。探索以粮油加工副产物为原料的生物质材料高效生产技术。推动粮油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提高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转化增值。鼓励粮食企业应用绿色、低碳、环保设备和技术,构建循环经济系统,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物耗水平。 (十一)强化粮食减损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构建。全面推进节粮减损相关法律立法进程,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贯。指导地方开展粮食立法修规,强化依法管粮,促进节粮减损。坚持制度管粮和技术管粮相结合,严格执行《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以及《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粮油安全储存守则》《粮库安全生产守则》等制度标准,深入落实储粮质量安全责任制和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储存粮食数量、质量和卫生安全。加强储存、物流、加工等环节节粮减损相关标准研究和制订,强化标准引领,促进节粮减损。研究设置粮食产后损失观察点,了解粮食产后有关损失情况。 (十二)强化粮油营养健康技术创新和应用。构建粮油营养成分及公众营养健康数据平台,系统研究粮食加工储运过程中食物营养组分的变化规律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膳食模式与糖脂代谢、肠道菌群等之间的关系,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营养健康食品,引导健康消费。构建粮油品质综合评价方法与标准体系,引导粮油及其制品品质升级。开发基于微量营养素保留的粮油精准加工技术和生物加工技术,升级小麦原料清理技术,重点突破小麦和稻谷碾磨与分级及油脂精炼环节技术。开发营养食品靶向设计与制造技术,科学提高生物利用率。研究以粮油食品为核心的健康膳食解决方案并开展示范。 (十三)强化营养健康粮油产品生产和消费。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并推广营养健康粮油产品。支持粮油加工企业开展高品质健康粮油电子商务,推广“线上粮油商店”“健康厨房”等新型粮油零售业态,实现高品质营养健康粮油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一站式”服务。推进“特色粮油生产+研发基地”示范工程,建立产学研用融合的主粮、杂粮和粮油制品研发基地,促进营养学科研究成果在大中型粮油企业转化。开发并推广全谷物粮油食品,系统推进全谷物科技行动和全谷物多场景示范行动。探索实施融合精准营养食品智能制造体系的“精准营养食品+智能制造”工程。推进粮油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推广新技术成果,助力饲料粮减量替代。 (十四)强化节粮减损国内国际合作。积极探索制定粮食产后减损工作方案,系统指导粮食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减损工作。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损任务,积极推进节粮减损国际合作,在政策对话、技术推广、科技创新、标准制定、能力构建、项目示范、人员培训、装备设施展示等方面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等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务实合作。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非洲联盟等国际组织开展粮食产后科技合作。推动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机制化,加强粮食产后减损对外交流。 (十五)强化人才培养推进减损工作可持续发展。推进科技与人才深度融合,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大力培树典型,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发挥人才对节粮减损的有效支撑作用。完善有关减损数量调查核算方法,强化粮食产后损失评估监控。结合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为节粮减损工作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十六)强化宣传营造爱粮节粮良好氛围。组织开展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等主题活动。创新宣传形式,积极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加强节粮减损技术和粮油营养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宣传科学消费知识。发挥“国家爱粮节粮科普平台”作用,继续深入打造“节约一粒粮”宣传教育活动品牌。推进粮食节约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继续创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发挥已认定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开展“节粮减损”志愿者活动。深入推进单位食堂节粮,倡导按需取用,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切实防止“舌尖上的浪费”。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努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气。 三、保障措施 (十七)加强政策指导。系统推进节粮减损工作,积极促进各项节粮减损和营养健康相关工作取得实效。各地各单位要强化政策引领和路径设计,因地制宜做好粮食减损管理和产业发展的衔接,细化粮食减损行动的具体举措,积极培育项目,提升粮食产业节粮减损水平。 (十八)加大支持力度。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积极作用,为科学高效节粮减损提供智力支持。各地要落实《意见》要求,加强中央财政安排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等资金统筹,积极支持开展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创新投融资方式,不断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包括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并做好同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有效带动社会资本加大节粮减损领域投入,提高节粮减损装备和技术水平。 (十九)推进交流协作。充分调动多元市场主体和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共同推进节粮减损工作。及时总结节粮减损行动典型经验,选树推广先进典型,促进相互学习借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四无粮仓”精神,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支持节粮减损工作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