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粮食购销集团倾情打造的“稻香小村”文化园,坐落于马陵山麓,骆马湖畔的窑湾古镇。初现规模的“稻香小村”文化园以粮食、农耕文化为主题,置身其中,可闻,小村稻香,可忆,乡情乡愁,可品,粮食文化。更可感受浓郁的“稻文化”、“米文化”、“粮文化”。 这里有600亩的稻作体验区,骆马湖的水孕育生态、绿色、有机、色彩斑斓五彩水稻。无公害大米已进入市场,走进千家户。骆马湖牌大米成为区域公用品牌,荣获“江苏好粮油”称号,名声远扬。这里建设的新沂市粮食博物馆,占地120亩,是国内最大的粮食专题博物馆。主馆建筑面积4300平米,展陈面积3800多平米。优质的粮食文化在此展示、传承,让人们在这里留住记忆,以史为鉴,开启未来!这里农田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公园显文化。“稻香小村”文化园浓缩了粮食记忆,实景实物、原汁原味地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披荆斩棘、继往开来的壮美画卷。这里运用多种手法和艺术手段,可适应不同人群参观体验。“稻香小村”文化园大致分为三大区域:粮食博物馆分为室内外两个展区及稻作体验区。室外以传统农耕有型器物、粮食文化长廊和现代农业为主的互动体验区。馆内围绕粮食起源、生产、储藏、加工、运输等环节设立12个展陈点。采用以粮说历史、以历史说粮道、以粮道说文化、以文化说故事的方式把“五谷”的来龙去脉,身世渊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经历讲好。把历史、现实与未来衔接好,把粮食行业的特殊性体现好,把优秀的粮食文化彰显好! “稻香小村”文化园与农业、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稻米生产、观光、体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融为一体的好平台。既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又充实古镇旅游看点,让观者知粮懂粮,铭记粮食发展的艰辛。守住初心,保住碧水,稻香永驻,流芳千古! 粮食的发现、驯化、培育和发展有着上万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稻香文化”。在粮食的生产、储藏和加工等诸多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粮食文化。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深深影响和推动历史前进的步伐。丰富的粮食文化遗产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稻香小村”文化园建造的“粮食博物馆”构建起粮食文化弘扬与传播的平台,守住粮食文化根脉、传承粮食文化血脉。为未来提供历史借鉴,促进社会对粮食的认知。增强粮食文化自信,提升粮食行业价值,保障粮食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动力。钟吾芳草地,窑湾稻香村!新沂市粮食博物馆以粮食为主题,粮食文化资源得到系统地梳理,清晰呈现,其展陈的理念是:展的是粮食,藏的是历史,显的是文化,传的是粮道,留的是记忆。馆内以传统的农耕实物、艺术塑造,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法以文化长廊形式供人们参观和认知。新沂市粮食集团跟随时代步伐,创新发展,坚守“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不变初心,担当起时代的使命,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己任,实现粮食文化新的跨越。 新沂市“稻香小村”文化园坐落于马陵山麓,骆马湖畔的窑湾古镇。有600亩稻作体验区,与省市农业科技部门联手种植“功能稻”、“彩色稻”获得成功。体验区以自然生态为理念,打造原始耕作和亲子互动的生态稻田。以稻米文化为创新,绘制出美丽的稻田画卷,成为古镇文旅的一大亮点。稻作区从品种、品质、品牌入手,抓质量、重经营,带动全市的种植结构,引导周边农户的种植方向,以绿色、生态、有机种植为主流。稻香小村的“骆马湖”牌大米荣获新沂市首届“好大米”品鉴活动“银”奖的美誉,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成为全市品牌的领头羊。贯彻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农民利益联合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为动力、以产业园区为依托,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充分发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引领示范作用。做大做强粮食主导产业,树立全省同类地区的高效、绿色、生态农业的新样板。开拓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径,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稻香小村”。 粮食博物馆独特的建筑别具一格,馆内系统的展示粮食的古往今来。采用了以粮说历史,以历史说粮道,以粮道传文化的方式,形成了一个以稻米生产经营、观光体验、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多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好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