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三夏时节》专栏,专题报道了江苏创新小麦交易方式,实行线上公开竞价“预采购”,全力推动今年夏粮收购工作顺利启动的消息。 
5月21日上午,央视新闻记者来到江苏省粮油学会副秘书长单位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线上实时交易大厅,采访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实时竞价交易过程,看到当天有11笔尚在田野里即将成熟收割的小麦,已经完成各项准备程序进入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经过储备粮收储企业、粮食仓储和加工企业等买家多轮公开竞价后,完成线上交易环节,等待收割脱粒后履行检验交割入仓手续。 
这是今年江苏在夏粮收购启动之际推出的小麦“预采购”新举措,满足了夏粮收购过程中各利益主体公平公正公开交易的需要,得到种粮农户和政策性储备、社会化仓储与加工等企业的一致好评,既符合粮食监管政策规定,又可以有效消除粮食购销领域的廉洁风险。以刚完成的一笔2024年产1300吨普通红小麦为例,这笔目前还长在地里的小麦,经由国家粮食交易平台,以2630元/吨的采购底价进入公开竞拍流程,5户种粮大户参与竞卖,经过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家11轮竞价,最终以2580元/吨的价格成交,接近目前的小麦现货市场交易价格。 
截至5月21日,江苏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已完成预采购小麦42万多吨,随着收割时间的临近,成交量还在以每天1-2万吨的涨幅不断增加,相当于4-5万亩正在地里生长的小麦被成功交易。江苏创新实施的夏粮“预采购”模式,根据实际测产、品质鉴定、竞价成交等环节提前锁定成交价格,正被越来越多的粮食收储企业和种粮农民接受,形成的成交价格对未来新小麦上市价格具有引导作用,进而有效推动今年夏粮收购任务顺利高效完成。 
据了解,作为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市场承担国家各级政府储备粮的轮换交易工作,在做好政策性粮食交易服务的同时,大量引入国有粮食企业和社会其他粮食经营主体进场交易,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完备的交易流程管控和质量保障、交割保障和资金监管制度。在2023年度,创造了组织交易场次及成交量均列全国省级市场第一的好成绩。今年推出的“预采购”新举措,一方面种粮农户在收割前就提前完成了卖粮合同签订、锁定了买家,在国家平台监管下,在原粮交割后卖粮款就可以及时、足额、安全入账;另一方面承担政策性储备粮收购任务的国有储备企业、社会化仓储和加工企业,既锁定了稳定的粮源也确保了原粮质量,同时采购价格也经过了充分、公开的竞争;同时,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交易的每一笔业务,实现了全过程公开,所有数据进入平台数据库永久保存备查,可以防范“人情粮”、“问题粮”出现,符合粮食政策监管和廉洁风险防控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