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粮油学会四家会员企业入选全国“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单位” | |||
|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不久前公布全国“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单位”名单,共有59家粮食储备企业入选。其中,江苏省粮油学会有四家会员企业进入试点名单:张家港市粮食购销总公司、南京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和上海海丰米业有限公司。目前,上述入选的四家企业已经签署上报了《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任务书》,试点期限为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 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单位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和“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等重大决策的实际行动,是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根据要求,试点单位要在为期三年的试点周期内,结合粮食储藏、仓储设施建设改造和储粮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技术工艺升级、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工作实践,积极采用绿色储粮标准,加强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创新研发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衔接,促进绿色储粮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储粮典型经验和工作模式,促进“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实施。试点期间发生,如入选企业出现粮食储存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或被举报查实存在其他违规事项的,将被取消试点任务资格。 江苏承担试点任务的四家企业,均为粮油行业知名企业,在管理水平、经营规模、储备能力、科技应用等方面实力雄厚,特别是在粮食绿色仓储技术应用等方面,有着良好基础。 张家港市粮食购销总公司,是全省唯一一家入选试点的县级粮食企业。该企业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长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在生物源防护剂、粮堆表层施药智能机器人、多参数粮情监测预警、储粮霉菌监测预警、硫酰氟环流熏蒸技术、横向通风技术、智能化通风技术、以虫治虫生态防虫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应用试点。目前又一次性打包引进“4项专利6项技术服务”,努力在基层粮食科技创新工作方面打造“张家港样板”。 入选试点的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大力推行科技创新,积极打造“粮食+互联网+机器人”仓储管理新模式,开展“智慧粮库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智慧粮食”工程被列为国家发改委信息化试点工程、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第五届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他们探索的“机器人安防巡逻”、“虫害防治无毒害药剂试验”、“粮仓控温技术”等,已经进入推广应用。该企业计划于三年内在粮食“净粮”存储、(准)低温低氧存储、光纤测温、虫害检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建立一套适合区域应用的绿色储粮技术,并形成标准推广应用。 入选试点的南京粮食集团,是南京市骨干国有粮食企业,围绕“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理念,以科技赋能粮食仓储,组建南粮绿色科技储粮技术运用专班,大力推进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和推广,现已建成启用 “智慧粮库”系统,实现作业流程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仓储管理智能化、安防监测实时化和业务管理集成化。“智慧粮库”平台管理12000吨储粮,仅需1个保管员,10万吨库点只需约8名保管员,人力成本大大缩减,还可实现远程跨区域多点位管理。 入选试点的上海海丰米业有限公司,核心生产仓储加工基地位于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盐城大丰的上海市海丰农场, 是上海最大的绿色食品和“米袋子”工程生产基地,拥有25万亩生态农场,仓储库容为32.5 万吨,其中低温保鲜库 1.2 万吨。该公司编制了粮食储藏技术规范、大米加工技术规范等,以全程可控保品质,建立了农业部首批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了海丰大米从田头到餐桌的全流程质量监控和责任追溯,年产、销优质大米35000吨,带动了海安、兴化等地2万多农户致富。 省粮油学会将以四家会员企业参与全国“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全力服务试点企业的科研工作,及时梳理、总结、推广试点科研成果,推动江苏全省“绿色储粮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