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流千滴汗 不损一粒粮——走近马厂粮库 | |||
| |||
有种担当叫坚持,质朴平凡却动人心弦;有种情怀叫守护,默默无闻却举足轻重;有种力量叫传承,回归本真却不断进取。“宁流千滴汗 不损一粒粮”,是粮食人孜孜以求守护粮安的真实写照,更是粮食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元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小编带您一起走近马厂粮库共同探寻粮食人守护粮安的精神源头。 马厂粮库位于盐城市建湖县建阳镇马厂村,1945年初建库,名为“一支库”;1947年初撤库,成为我军的一个榴弹兵工厂;1949年8月,在小马厂重新建库;1949年12月,与大马厂(建阳镇马厂村)高作区粮库合并组建为建湖县马厂粮库,至今已走过77个年头,经历了战争风云、自然灾害,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兴旺。 马厂粮库职工在艰苦奋斗、勤俭办库、颗粒归仓的劳动实践中,总结出“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的马厂精神,在全国粮食系统中推广,成为科学保粮的一面旗帜。 1954年,在无虫、无鼠雀、无事故的“三无”的保粮标准基础上,马厂粮库创新地增加了无霉变,首次提出保粮“四无”新标准,即:无虫、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并在全国粮食系统中应用至今。 1956年,马厂粮库主任吕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全国群英大会,参加“五一”观礼和国宴,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8年4月,吕斌被评为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学习模范”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1956年11月,国家粮食部授予“保粮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60年5月,国家财贸部授予“先进单位”称号;1964年4月,省委授予“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1979年6月,省政府命名为“学大庆先进企业”;1980年4月,省政府嘉奖马厂粮库; 1969年到1975年,全国有24575人到马厂粮库参观取经。 马厂粮库的历史,不断诉说着粮食人一路汗水一路歌,不懈奋斗保粮安的感人故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宁流汗,不损公。 在一片废墟上,16名职工在老主任吕斌的带领下,用勤劳的双手建成仓房46间,仓容90万公斤,货场容量200万公斤的马厂粮库。1969年到1976年,老主任马如春带领6名职工和部分村民,利用非收粮时间每天从早忙到黑,忙了整整8年!建造土圆仓31座,每个粮仓直径都超过9米,最大的一座可以放100万斤粮食,每座造价仅相当于标准仓的七分之一。 由于自力更生,勤俭节约,马厂人练就了一身本领,做到了小修不出库,不花钱,每年节约保管费三千多元。1971年到1979年,连续九年每万斤粮食保管费保持在10元以内,远远低于省内周边地区每万斤粮食保管费在30-80元的水平,每年为国家节约近2万元!这在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无疑为国家省下了一笔巨资! 爱粮如命,惜粮如金,宁受累,不损粮。 马灯找粮:白天忙着收粮过磅,累了一天,晚上要继续劳动,提着马灯在砖头缝里找粮食。用指头捡,用指甲抠,用竹签挑,确保散落的粮食颗粒归仓。 水中寻粮:遇有船运卖粮时,等一天的收粮结束,马厂人有的卷起裤腿,有的脱衣下河,看得见的粮食用手捧,看不见的在水摸,一把泥一把水一把粮,确保将散落水中的粮食都能捞上岸。 雨天护粮:1950年秋天,马厂粮库首次收储粮食50万公斤,适逢多雨天气,仓房漏雨,职工们用油毡、脸盆、钵子、自己的被子和衣服为粮囤遮雨。天晴后,靠肩扛担挑完成25万公斤高水分粮的摊场曝晒和出入库。 崇严尚实,无私奉献,宁受苦,不损规。 榜样的力量:马厂粮库历任领导坚持做到“一先二不三在前”:要求职工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做到,不争名利,不搞特殊,脏活累活干在前,艰苦任务抢在前,执行制度走在前。 军事化管理:所有职工一年只有过年时放5天假,一年365天要在单位360天。所有干部职工都是以库为家, 24小时吃住全部在粮库。整个粮库“仓内面面光,仓外四不留”, “手摸无灰,口吹无尘”。 无私的奉献:1961年,马如春主任的二女儿患脑膜炎,急需治疗,可是由于忙于工作,未能及时送医治疗,孩子永远离开了人世,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党员张万佑家与粮库仅一河之隔且他的家属常年瘫痪,需要人照料,可老张和其他职工一样,吃住在粮库,从未因私废公。 “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激励着马厂粮食人奋发图强,永葆“四无粮库”的模范称号。 现在的马厂粮库,占地面积23500平方米,拥有房式仓6幢,仓容21000吨。粮库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粮库管理,实现收购“一卡通”、计量电子化、质量检测标准化、粮情监测自动化。 新马厂人通过前延种植,抓好代供种,增加粮食产量,实现增产节约;运用现代储粮新技术,减少粮食保管损失;点对点销售减少流通环节损失;销售出库时,加强装载车辆管理,减少运输损失。 在新马厂人的努力下,不损一粒粮的马厂精神被赋予了更多新时代内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穿梭时间、跨越空间,老马厂人忙碌的身影似在眼前,老马厂人肩挑担扛的吆喝声似在耳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那一面面刻满岁月痕迹的奖状,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将感召一代又一代的粮食人昂扬向上,奋力拼搏,不断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立新功!
来源:盐城市发改委 采编:李亭亭 美编:牛 希 校审:吴俊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