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出台推进粮食节约减损意见 | |||
|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厅字[2021]40号)等文件要求,弘扬节粮减损优良传统,推动食品浪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落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树立大食物观,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协同配合、完善政策,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扎实有效。坚持爱粮节粮,强化粮食增产与减损并重;坚持科技创新,推进节粮减损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坚持依法治理,健全粮食节约减损常态长效治理机制。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损失损耗率低于国家标准,形成全社会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新风尚。 二、工作举措 (一)落实粮食生产环节减损 1.发展节种种植技术。选育应用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宜机种植、低损收获的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加强种子生产与质量监管。研发应用麦秸秆还田集成水稻机插侧深施肥、小麦精量播种、玉米单粒精播等关键技术,有效降低播种量。(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农科院) 2.降低粮食收获损耗。修订完善主要农作物机收减损技术规范并加强宣贯推广,强化机手操作技能培训,科学确定机收时间、适宜机械、收获方式,降低损失率、破损率,提高机收作业精度、质量和效率。到2025年,水稻、小麦、玉米机收损失率要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省农业农村厅) (二)落实粮食储存环节减损 3.强化烘干服务指导。加大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购置补贴力度,支持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粮食清理中心,推进环保烘干设施应用。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粮食企业等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对符合规定的烘干房用地、农产品初加工涉及的用电按农用标准管理。(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粮食和储备局,国网江苏电力公司) 4.加强质量监测减损。为农户提供粮食产后检验、收储等服务,减少购销环节损失。完善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加强入库、储存、出库环节质量管控,发现质量异常及时处置,避免造成坏粮事故。(省粮食和储备局) 5.提升仓储功能减损。鼓励建设现代化粮食仓储设施、高标准粮仓,推动“小散旧”仓储设施整合新建。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升级改造出入库作业设施设备,支持绿色低温仓储设施建设。(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发展改革委) (三)落实粮食运输环节减损 6.夯实粮食物流基础。充分发挥我省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及骨干网优势,完善粮食物流体系,打造粮食物流枢纽,提升物流节点功能,形成“三横三纵”粮食物流的骨干通道。完善铁路集疏港、港口粮食码头、散粮中转设施设备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推进粮食产业园发展现代化粮食仓储、精深加工和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先进散粮接发设施等物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运用,实现粮食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粮食仓库、运输工具和中转设施之间有效衔接,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减少运输损失、提升物流效率。(省交通运输厅、省铁路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和储备局) 7.优化农村服务网络。整合全省粮食物流运力,统筹物流与配送资源,健全农村物流体系,打造无盲点、全覆盖的三级物流配送网络,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 8.开展物流标准化示范。加强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网络化发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在粮食物流通道、枢纽、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等开展多式联运高效物流衔接技术示范。(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和储备局、省交通运输厅) (四)落实粮食加工环节减损 9.倡导粮油适度加工。宣贯粮油加工国家标准,合理确定加工精度等指标,推进大米、面粉、油脂等加工设备智能化改造,提高粮油出品率。(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工信厅) 10.倡导饲料粮减量替代。发展多元化饲料配方,创新饲料精准配方技术与工艺,推广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和低蛋白日粮技术,提高蛋白饲料利用效率,降低豆粕添加比例。增加优质饲草供应,降低牛羊精饲料用量。(省农业农村厅) 11.倡导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挖掘粮油加工副产物资源利用潜力,高效转化生产蛋白质、活性多糖、膳食纤维和功能活性物质等,推动粮食加工副产物循环、高值和梯次利用。严格控制玉米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推进燃料乙醇企业原料“非粮化”。(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省粮食和储备局) (五)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 12.加强餐饮消费管理。加强公众营养膳食科普知识宣传,倡导营养均衡、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推进餐饮企业在显著位置张贴或摆放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宣传画或提示牌,餐前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餐后提醒帮助打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省委宣传部(文明办)、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 13.加强公务用餐管理。抓好机关食堂、公务接待用餐节约。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原则上实行自助餐,不具备自助餐条件的,可推行简餐、“小份菜”。单位食堂要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动态管理,推行荤素搭配、少油少盐等健康饮食方式,制定实施防止食品浪费措施。(省纪委监委机关,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国资委) 14.加强学校餐饮管理。开展制止学校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专项行动,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形成厉行节约校园新风尚。利用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载体,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粮食节约实践教育活动。(省教育厅、省粮食和储备局) (六)建立健全节粮减损科技创新体系 15.强化粮食生产装备支撑。加快研发气吸排种、低损喂入、高效清选、作业监测等播种和收获等关键技术装备。着力攻关与不同地形、生产模式相匹配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引导企业研发攻关粮食高效低损收获机械装备,优化割台,提升脱粒、分离和清选能力。(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 16.推进粮食绿色仓储升级。研究推广安全储粮新仓型、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加强粮食企业抑尘降噪、移动式烘干等技术研发,加大高效保温、节能减排等技术应用。深入开展非农药杀虫、有害物质防控等技术试点示范。(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工信厅、省科技厅) 17.增加健康营养食品供给。发展全谷物食品开发、膳食结构改善等技术,保障居民营养与健康。支持发展粮油加工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提升副产物利用技术水平。(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省粮食和储备局) 18.推进食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好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加快建立厨余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建设,推动源头减量。通过财政预算内投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支持厨余垃圾、过期食品等食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探索推进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 19.开展节粮减损交流合作。积极开展节粮减损领域的国内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推动开展联合科技研究、技术示范和教育培训等合作交流。(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储备局、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外事办) (七)建立健全节粮减损制度标准体系 20.完善制度标准体系建设。落实节粮减损国家标准。建立健全节粮减损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企业标准,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完善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制度,加强标准宣贯执行。(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21. 强化依法依规节约减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和《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加快推动粮食节约减损地方立法进程。持续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压实粮食收储主体责任,加快粮食推陈储新。(省粮食和储备局、省人大法工委、省司法厅) (八)建立健全节粮减损宣传监测体系 22.开展节粮减损文明创建。持续推进粮食节约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进网络。将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内容。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节俭办婚丧,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省委宣传部(文明办)、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国资委) 23.强化节粮减损舆论宣传。深化公益宣传,阐释节粮减损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普及节粮减损技术和相关知识。利用世界粮食日、粮食安全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广泛报道节粮减损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鼓励相关学会、协会开展科普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营造全民共同参与、厉行勤俭节约的浓厚氛围。加强粮食安全舆情监测,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对粮食浪费行为进行曝光。(省委宣传部(文明办)、省委网信办、省科技厅、省粮食和储备局、省教育厅) 24.加强反对浪费监测评估。探索开展节粮减损情况动态跟踪监测。建立健全粮食、食品浪费行为投诉举报、调查处置等制度,抓好各单位食堂、学校、餐饮企业等用餐节约。发挥媒体、消费者等社会监督作用,鼓励通过服务热线反映举报餐饮服务经营者浪费行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教育厅、省粮食和储备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政同责,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各级财政对节粮减损各环节要予以必要的资金保障。(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党委、人民政府) (二)落实职责分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紧盯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分年度提出目标任务,细化举措责任,确保涉及分工事项落实落地。(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党委、人民政府) (三)强化监督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建立减少粮食损耗浪费的成效评估、通报制度。加快建立健全行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等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管。(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党委、人民政府) (四)注重示范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挖掘节粮减损典型经验,积极宣传在推进节粮减损方面的工作成效,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曝光一批铺张浪费的负面典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职能优势,面向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持之以恒开展好全民粮食节约行动,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引领节粮减损文明新风。(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党委、人民政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