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常州常金农业徐亚红董事长 | |||
| |||
“大米皇后”的逆袭之旅 ——专访常州常金米业有限公司徐亚红董事长 采访组:徐董事长逆袭成为“大米皇后”,这是我们粮食行业的荣光,令人钦佩。成功背后一定付出了鲜为人知的艰辛和汗水。我们想问,当时为何会选择利润极其微薄的大米行业? 徐亚红:“大米皇后”这是常州人给我的褒奖和赞誉,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其实,我只是在常州大米行业从无到有做出些成绩。现在回想起来,进入大米行业,既是必然,也是偶然。我的生日正好是世界粮食日,为粮而生,这说明我跟粮食渊源深厚,冥冥之中这也暗示和激励我尽心尽力做好粮食工作,担当起“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责任和义务。必然中带有偶然。2000年下岗后,我做过很多行当,骑三轮车走街串巷敲锣收旧货、叫卖甘蔗、夜市摆地摊卖服装、兼职保险推销员、夫妻联手开元宵小吃店。正因为做元宵经常跑常州凌家塘农贸市场买米粉,发觉有“机”可趁,才转行到凌家塘开了米摊头,做起大米生意。当时朴素想法,认为民以食为天,常州几百万人口一日三餐吃饭,市场潜力巨大,凭着15年营业员职业历练的营销经验、商业悟性和经营敏觉,觉得完全可以有所作为。我坚信,即使利润微薄,但是只要勤奋敬业、不辞辛苦、持之以恒,一定会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的。就这样,我们一家踏上粮道。 一路走来,大概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艰难起步。借助凌家塘农贸市场摊位,不辞辛苦找粮源,逐门逐户找市场,一点一点积累和拓展。因为大米品质好,与上下游客户良性互动,我大米生意开始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当时市场普遍都是大包装,我“化整为零”,成为大米小包装进超市的先行者,一度成为一家国际超市的年度最佳供货商。第二阶段,创牌建厂。成立红谷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化运营。我把自己来回常州和金坛的经历凝聚成“常金”品牌,优选品种在金坛建立基地规模种植,在常州建厂加工销售给城市居民,质量和品牌备受认同,呈现良好势头。第三阶段,转型升级。2020年常金大米荣获江苏好粮油产品和入选苏米品牌,公司荣升苏米核心企业。2021年购置先进装备开设新厂,改进工艺,提升质量,开展直播带货,现在常州80%超市销售常金大米,应该说是独占鳌头。回望来路,满是艰辛和汗水,但是每一步都是坚实的,我也是幸运的。 采访组:2000年自主创业,20多年一路走来,遭遇哪些困难和坎坷,怎样化解的?你的心路历程有哪些人生励志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徐亚红:自主创业是情势所逼,逼才上梁山。如果当初没有下岗,恐怕还想不到自主创业这条路。所以说,其实应该感谢那段时间的挫折。当时,我下岗,丈夫也下岗,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境,压力和困难可想而知。从事粮食经营时,我是属于“三无”啊:一无知识,不知道稻谷品种、种植技艺、加工工艺、品质检测、储存技术等,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二无资金,稻米是大宗产品,占用资金比较大,双下岗职工家庭怎有财力支撑;三无渠道,初来乍到粮食行业,没有一点人脉资源,上购下销没有渠道。一开始,曾经有过一天仅卖20斤大米的记录啊,是不是让人感到绝望?!有人说,“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面对这“三座大山”,我无从选择,没有退缩,只能是愚公移山。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归纳一下,我始终把握“激情、执着、诚信”这六个字。 激情。黑格尔说过:“没有激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激情是我从事粮食工作的源动力。从农民的收成中把稻谷加工成大米送上广大居民餐桌,农民增收致富,市民开心消费,我还有收获,何其乐也,我从早到晚,可以说是劲头十足。遇到不懂的,我就学习,向农民学,向专家学,向同行学。2006年参加复旦大学常州总裁班学习更是受益匪浅,接触到日本软米品种,我立即引进种植并精心设计包装,这款产品备受注重生活品质人群青睐。 执着。我始终认为:事虽难,持之以恒做则成;路虽远,永不停步行必至。既然看准了稻路,我就坚定不移,一路走到底。大米市场同质竞争异常激烈,怎么才能脱颖而出?我从源头做起,从武进水稻研究所找选优质品种,与金坛西岗镇联营,先试点200亩,后发展到5000亩,免费给农民提供稻种,以高于3-10%的价格包销。为满足居民中高端消费,还到到东北建立2万亩基地,从选种、育秧、播种、收割、收购到上市,事无巨细,我会亲自过问。说真话,每一粒米,我都当成自家“孩子”精心照料。正是从选种那刻就精益求精追求品质,才让每个吃过常金大米的人不会忘掉它“软、糯、香”的口感,开锅扑面的纯白香气更是俘获了每个爱吃大米的人。 诚信。诚是为人之本,信是立业之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是以诚信赢得优质粮源,是以诚信赢得广大客户。加价收购农民优质稻谷,说到做到;平价供应居民优质大米一直不变。虽然有了商标、规模、名气,但我还是坚持走平价路线。我是平民出生,总是期望能让普通百姓也能吃上优质大米。常金,常金,面向平常百姓,秉持诚信为金。 采访组:常金大米2020年收获大满贯,我们知道这是徐董事长付出心血的回报。从常金创牌实践看,做好大米品牌必须重点抓好哪些重点或环节? 徐亚红:承蒙各位领导关心和支持,2020年我们确实收获满满,我也倍感欣慰,多年的辛勤汗水总归浇灌出鲜花也结出果实。我们成功入选苏米核心企业,这是新起点。从我们实践来看,做好大米品牌,努力整合产业链达到品种、品质、品味三合一,必须至少抓好三个关键点:一是优选品种。 好大米必须有好品种。当时我常金品牌就是优选武进所的优质品种才独树一帜的。江苏省农科院王才林博士发明的南粳46,在我们苏南就是很好的品种。二是订单农业。好品种要选择气候、环境、土壤相适应的地区实行基地种植,这样才能优势叠加。我在金坛基地良种种植,稻谷品质特别好,还被人家偷割了,虽然损失不小,但是证明了基地种植效果是很好的。三是品质控制。稻谷入仓低温储存、优化加工工艺、加强每批产品质量检测等等,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我们公司专门配置食味仪,对每批产品都进行口感检测评分,使产品质量有数据支撑。 采访组:大米经营利润微薄,收益并不高,可徐董事长一直支持公益事业,为什么会有这些行动? 徐亚红:人要懂得感恩,我是在大家关心和支持下起家的,虽然大米利润不高,但是我还是力所能及去帮助人。我是常州市总工会“蒲公英行动”受益者,我也当蒲公英播撒自己的社会责任。 一粒米是稻子献给人类的庇荫,一粒米是一种温暖的光泽,一粒米营养着人类的肉身和灵魂。我也要像一粒米一样发挥自己能力。一方面,我担任钟楼区女企业家商会会长,发动38家会员建立百万光彩基金,去年抗疫我们捐资3万元,今年河南水灾捐款3万元、安康水灾捐款10万元,在常州外国语学院设立10万元助学基金,我们还资助2万名贫困中学生, 每年重阳节都慰问老人。另一方面,我推动粮食科普文化教育,厂区专门设立常金米业文化馆,展示稻米历史和农耕文明,领略企业文化。我经常组织中小学生深入田头插秧割稻,寓教于乐体会“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教育人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倡导爱粮节粮社会风气。再一方面,创设“劳模工作室”,因为我是常州市劳动模范,期望把我的创业经历告诉大家,砥砺人们要自己把握命运,不要被困难吓倒,让大家知道,勤奋是创业的基本元素,执着是创业的必然要素。 采访组:现在正值“十四五”规划启动,常金如何擘画未来发展蓝图?作为苏米核心企业怎样推动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徐亚红:常金米业发展,我们坚持“稳”字当头,一是巩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全产业链贯通,稳定产品质量;二是突出常州市场,做好市场细分策略,实施多元化品牌矩阵,开展网络营销,稳步前行,保持市场份额;三是生产经营和科普教育有机结合,传承粮食文化,倡导爱粮节粮,稳固企业核心价值。作为苏米核心企业,要提升苏米形象,我建议政府要加大投入,集中资源多媒体全方位宣传推介苏米,巩固华东传统市场,拓展华南新兴市场;要支持企业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全过程把控产品质量,努力提升江苏大米综合竞争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