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太湖之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宜兴,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宜兴市中谷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曹光春董事长,土生土长,学粮从粮,36载耕耘不辍,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理念,塑造的“金玉满仓”牌宜兴香米闻名遐迩,成为“水韵苏米”优秀代表,备受沪浙居民青睐。日前省粮油学会、省粮食行业协会与本刊编辑部组成联合采访组,专访曹光春董事长探讨稻米品牌建设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现将精彩内容予以分享。 采访组:董事长学粮从粮走过怎样的历程,目前公司情况如何,做好基层粮食企业关键要掌握哪些精髓? 
曹光春董事长 曹光春:我自1985年从粮校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粮食工作,最开始是在粮食局做财务,慢慢的接触企业经营。1994年担任宜兴市外经贸公司总经理,1998年组织委以重任,让我兼任官林米厂厂长。当时官林米厂亏损严重,难以为继,127名在职员工拿不到工资。面对如此困境,当时为了不辜负组织信任,凭借年轻人的闯劲、干劲,我扑下身子,全力以赴,不懈努力,三年时间实现扭亏为盈,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嘉奖。2001年粮食市场化改革,我响应号召对老旧企业进行改制,成立宜兴市中谷粮油有限责任公司。20年辛勤耕耘,20年倾力打拼,20年创新发展,现在企业注册资金达8000万元,固定资产1.5亿,占地面积100多亩,拥有原粮种植基地18000多亩,绿色食品水稻种植基地2000多亩,有大米加工生产线两条,年产能8万吨,储粮仓容8万吨,其中现代化空调仓5万吨,集粮食种植、收储、加工、贸易四位一体,是江苏省粮食系统骨干企业,2020年很荣幸成为苏米核心企业。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三十多年粮食工作实践,我深切体会粮食是“国之大者”的深邃内涵,也倍感从事粮食工作的神圣光荣和重大责任。在工作中我始终秉持“为跟着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坚持服务为民,做好粮食收储和种植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打造优质大米产品,让老百姓吃得起、吃得好、吃得放心,为“中国好粮油”添砖加瓦,为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采访组:“金玉满仓”四个大字在公司大门口非常醒目,这个品牌名字起的非常好,富有文化内涵。公司秉持怎样的价值理念? 
曹光春:从事粮食,就会敬畏粮食、珍惜粮食。粒粒皆辛苦,一粒粮,千滴汗。每一颗稻谷就是黄金,每一粒大米就是白玉。我们起名“金玉满仓”品牌,首先是要告诉人们,仓满囤满,粮食是充裕的,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仓廪实,天下安”,中国人的温饱已不成问题。其次,更重要的,粮食是一日三餐原料,事关营养健康,必须追求质量安全,提高优质大米产品要让居民吃好。第三,从企业管理角度说,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从源头把好质量关,严格控制粮食入仓的水分杂质,推行科学储粮,采用空调仓保管,使用数字化测温系统实时监测仓温变化,确保粮食的新鲜品质。 
采访组:质量是品牌生命。公司能成为苏米核心企业,“金玉满仓”成为苏米品牌,说明企业管理和品牌质量是过硬的。公司在塑造品牌上主攻哪些方面? 曹光春:因为公司严格把控质量,金玉满仓牌大米被越来越多的客户喜欢。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不同地区对大米的口感要求不同。如何选择一款大众都认可的水稻品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选取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南粳系列优质水稻品种,它具有品质优、抗性好、产量高的特点。我们采用“公司+农技部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种植,拥有原粮种植基地一万多亩,绿色食品水稻种植基地两千多亩,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种植规范进行田间管理,确保所种稻谷符合绿色食品原料的质量要求。粮食成熟后,收割机收割直接进厂烘干,专仓存放,准低温保管,保证原粮不受污染、没有杂物混入,并保持新鲜品质。 
品控部门配备专业检化验人员对每一批次进厂、出厂原粮进行化验,配备呕吐毒素检测仪、重金属检测仪和大米食味计等先进设备,严格按照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执行,对每一批次出厂产品进行检验并留样,严格把好质量关。研发部门会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研发出适合当地口味的大米,满足客户的需求。 
公司配备专用运输车辆,每次送货后严格按照要求对车辆进行彻底清洁并检查,确保运输过程产品的卫生和安全。
采访组:宜兴香米在省内各项大赛和评奖中都能获得靠前名次,影响力不断扩大,你认为如何以品牌来引领高质量发展宜兴稻米产业? 


曹光春:宜兴地处太湖之滨,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产业特色鲜明,是苏南地区的传统农业大市。2020年宜兴粮食总产量32.42万吨。宜兴香米具有香、软、糯的特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很高的名气,已经成为宜兴市的一张名片。宜兴稻米产业未来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宜兴种田大户比较多,种植的水稻品种比较多,不便管理,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以我司为例,我司为了保证大米品质成立了“宜兴市金玉满仓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和周边种田大户签署订单农业,由我司统一提供优质水稻种子,和农技部门合作,统一管理,规范种植,建成规模化种植基地。大米品质有了保证,销量上去了,农户的收入也提高了,我们的订单农业也从原来的5000多亩发展到现在18000多亩,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加强品牌整合优化。目前整个宜兴生产大米的企业有50多家,品牌60多个,要想发展必须整合资源,创立公共品牌,让宜兴香米走出去。以宜兴市杨巷镇为例,该镇坚持发展新理念,做足农业“大文章”,牢牢把握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契机,以稻米全产业链发展为轴心,初步探索了一条要素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利益各方共享的产业发展道路。“杨巷大米”获得国家地理商标,同时杨巷大米融合体公益基金正式成立,通过公益基金的助推帮扶,将会有更多心系农业、心系杨巷的创业者,来到这片发展的沃土发展创业、成就辉煌。 三、推进域内企业合作重组。宜兴米厂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管理落后的问题,基本处在家族管理、经验管理的初级阶段,特别是米厂与米厂之间缺乏沟通,米厂要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把具有厂房、设备、土地等资产优势的米厂集聚起来,形成集群聚合效应,放大企业能量,使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这样便促进了小型米厂间的分工协作,资源与信息的互补,从而使单个米厂节约了资源,并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等优势。通过联合重组,建立创新联盟,发展循环经济、持续创新、节能降耗。同时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积累、管理机制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小型米厂不断提高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把宜兴的稻米产业做强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