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江苏恒益粮油有限公司殷海涛董事长 | |||
| |||
东海,是闻名中外的“水晶之都”、“粮食生产百强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恒益粮油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公司一直秉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宗旨,大力推进稻米产业化经营,打造绿色优质“恒益”“东喜”品牌,是首批苏米核心企业,为提升苏米品牌竞争力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在推动东海资源优势转化为财富优势上勇当表率。日前,江苏省粮油学会、粮食行业协会与编辑部联合专访连云港市农业综合开发学会理事长、连云港市粮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公司董事长殷海涛先生,现将精彩内容分享给读者。 采访组:恒益粮油创设以来,经过怎样的发展历程成为综合性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 殷海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恒益在创业路上,历经了很多挫折和磨难。恒益的原身是东海县粮食局下属的一家破产面粉厂,我们接手之初,只有六七人,面临资金短缺、销售渠道不畅、熟练工人奇缺等困难,办公条件更是目不忍睹:厂内杂草丛生,厂区道路坑坑洼洼,厂房摇摇欲坠,厂里机器老旧落后……同时,公司外部竞争环境也非常恶劣——周边作坊式大米加工厂就有好几十家,他们通过低价、釜底抽薪等不正当竞争方式,严重挤压恒益粮油。是迎难而上,还是打退堂鼓?摆在我们前面的只有两条路,临阵脱逃绝不是我们恒益人的选择,既无退路,那就破釜沉舟,我们必须挑战不可能,打一次漂亮的翻身仗,完成凤凰涅槃。 万事开头难。我们把“难”当作考验和历练,把“难”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要把“难”征服,把它踩在脚底。我们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更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事实上,恒益人做到了。我们几个人连夜召开会议,剖析摆在面前的困难,分析摆在企业面前的机遇。“民以食为天,谷为民之本”,从古至今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同时中国具有14亿人口,粮食消费潜力巨大。那么,粮食产业永远是涉及民生的朝阳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绿色、美味的粮食必定前景广阔。大家统一思想后,确立公司宏伟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放弃休息,加班加点,以厂为家,努力奋斗,终于扭亏为盈,恒益坚持下来了。 趟过“生存”难关后,我们全面出击,实现“走出去”的战略。一方面“闯关东”,深入东北腹地五常等地区淘宝取经,到农科所、大专院校了解稻米新品特性,到粮食加工企业学习工艺技术,到农村田间地头和农民洽谈粮食基地合作;另一方面“跑华东”,到长三角地区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了解粮油市场行情,登门拜访商家寻求合作,利用各种展会宣传公司品牌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跟东北最大的粮油企业合作成功,产品市场逐步打开。随着恒益公司一步一步壮大,公司的品牌战略也提升到新的层次,恒益成立专门研发团队,从普通粮食加工企业发展为专注于绿色、有机健康养生稻米种植、加工、研发、仓储及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龙头企业。 公司经过一段运行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业务不能被动停留在贸易和加工上,必须树立全产业链理念,既要向产业前端延伸,掌控优质粮油原料资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又要向产业后端延伸,在满足广大居民健康和营养需求的同时,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因此,我们从源头做起,还富于民,与民互促,不断加大优质稻谷种植基地投入,带领农民一起致富。首先按照东海县委县政府部署,充分发挥公司地处东海产区腹地优势,大力发展种植基地锁定优质粮源,生产种植过程全部实现“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化肥、统一农药、统一收割,生产过程中全程监管实现可追溯性;其次,深耕东北扩展基地,外购外销,以东北优质大米开拓国内国际高端消费市场。公司在全国优质水稻产区黑龙江五常、吉林延边、江苏东海、灌云等地有稻谷种植基地10万余亩,其中海关备案批准的出口稻谷生产基地3万亩、功能稻生产种植基地1万亩、有机稻谷生产种植基地3000亩。 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食品安全始终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文化理念和“绿色精品、食者放心”的价值观,在生产经营中我们紧抓食品安全,丝毫不敢懈怠,“不让一粒不合格产品出厂”写在每个员工的心头。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16年我们“东喜”牌大米分别获得江苏省著名商标和江苏省名牌产品,公司荣获国家级粮食加工示范企业、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国家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支持企业和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采访组:现代人“三高”比较普遍,人们期盼主食能有食疗养生功能。恒益粮油与科研单位合作在功能大米上有什么高招? 粮油检测仪器 殷海涛:现代人越来越看重健康生活。有一个比喻很好,说数字10000,健康好比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都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高血压、高脂血、高血糖,这“三高”被称之为当代人的“富贵病”和健康的杀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三高”人群逐渐增多,而且有年轻化趋势,而“三高”重要诱因多与饮食有关。古代中医讲究食疗,能不能在基础饮食上预防“三高”成了我们的课题。为此,公司大胆探索,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顶级专家团队支持,推进产、学、研合作。在东海基地种植功能稻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相继研制开发了富硒米和糖尿病及肾脏病人专用米。这种大米,不但气味芳香,口感好,蛋白质含量高,还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实践出真知,面对人们对健康生活追求,我认为功能粮油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今后我们将加大研发力度,争取更多的功能粮油面世,更好地服务大众消费者。 采访组:东海是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东海大米也颇具影响力。地处东海的龙头企业——恒益粮油怎么与同行携手做强做优做响东海大米?作为首批苏米核心企业,对打造江苏大米有什么高见? 殷海涛:东海县地处苏北平原,这里生产粮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东海县年产粮长期保持在115万吨左右,总产列江苏省第二位,连续多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随着从“温饱型消费”到“品质型消费”的转变,如何从传统的粮食生产大县向优质粮食生产流通强县迈进,这是摆在东海人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这几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打造“苏米”公共品牌基础上,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稻米品牌打造。射阳大米、建湖大米、姜堰大米、淮安大米、兴化大米、海安大米、如东大米等纷纷崛起,我们东海大米压力倍增。我们应当按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倡导“优质粮食工程”要求,树立全产业链理念实施“五优联动”,继续优化“以加工为主体,以产品销售和种植基地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化经营模式,突出做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的新“三品一标”,切实扩大东海大米影响力、提升竞争力。做大、做强、做优东海大米,我觉得要注重几点:一是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优选粮油品种,推进合作经营发展种植基地,从源头把控粮油产品质量。二是行业协会要发挥主角定位,东海大米是行业协会注册的集体商标,行业协会必须主动严加监管,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制和品牌管理制度,提升东海大米信誉度。三是企业要发挥主体角色,严格生产管理,保障产品品质,共同维护东海大米良好声誉。四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新媒体,如抖音、快手、微信、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和传统电视报纸媒体相结合,扩大东海大米的知名度,让东海大米家喻户晓,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主食。 恒益入选第一批苏米核心企业,能与省内实力强大的企业联合打造“苏米”品牌,深感荣幸,也很高兴。三年多下来,我深切体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大众服务。苏米品牌建设,一方面力推选优品种,推进优选基地,严格品牌管理,一方面开展“好吃苏米”大赛,利用各种展会各种渠道大力推介宣传,让江苏大米影响力不断提升。今后要保持“苏米”传统优势和竞争力,建议建立规模较大的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品种培育、基地种植、质量追溯、质量监测、平台建设,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大力度打通各个环节,打破区域间的贸易保护,构建全产业链真正实现“五优”,严格实施基地种植,统一管理模式,从田头到灶头做到放心安全;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苏米统一平台,开展云讲堂、云展厅、云推介,彰显苏米历史文化,延伸苏米产品内涵,增强消费者对苏米的忠诚度;鼓励企业因地制宜开发如功能米、有机米、虾田米、弱碱米、富硒米,撇开同质化,实行差异化策略。 采访组:东北大米大举南下,大米行业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那么恒益粮油如何在市场中谋求稳定发展,未来愿景是什么? 殷海涛:我们公司兼做东北大米和江苏大米。东北因为地理和气候环境因素,稻米产业后发优势显著,东北大米晶莹剔透、品相口感较佳,深受一些年轻消费者青睐。而且东北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在华东华南实行线上线下地毯式促销,东北大米市场占有率确实扩大不少。但是我们也有自身显著优势,江苏具有8000多年水稻种植历史,“吃”的文化底蕴深厚。江苏稻米品种优化速度快,稻米质量升级周期短,主销上海、浙江、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居民购买力强,对江苏大米有消费偏好。虽面临东北大米竞争,但总体上市场稳定。恒益粮油将及时把握市场风向,突出科技创新,在竞争中采取差异化策略,努力开发新品,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层次对大米的不同需求。恒益始终坚持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合作伙伴价值、消费者价值的融通,做优做靓“恒益”“东喜”品牌。着力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优化基础设施,扩大生产规模,加强与东海境内粮油企业抱团发展,努力打造东海粮油产业高地。还将向国际先进粮企学习,外引内联,深化产业化经营,把恒益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区的现代粮油产业集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