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溧阳市岁丰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王林松总经理 | |||
| |||
王林松,本是一位从事崇高职业的医生,却毅然决然弃医从农修地球,把“望闻问切”用到水稻种植上,从单打独斗到成立合作社,带领周边农民共同致富,获得“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常州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曾作特别报道。日前,省粮食行业协会、粮油学会及常州市粮食行业协会组成联合采访组专访王林松总经理,现将精彩内容予读者分享。 采访组:本是一位收入稳定、备受尊敬的医生,为何会半路出家当一个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晒雨淋,是出于怎样的初心,难道不担心事与愿违? 王林松: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人疑问和担心,也难怪,毕竟我把全部家当都投入到农业了。医生跳槽转行务农,主要基于几点考虑:首先是因为自己出生在农村,对农民、农业、农村有发自内心的情怀和流淌在血液里的情愫。医者仁心,能帮助病人治好病,病人阖家开心。同样道理,耳闻目睹广大农民因为不能科学种田,产量上不来,品质不稳定,卖不出好价钱,甚至受到病虫危害一年白忙活,我感同身受,十分惋惜,总想自己可以作为做点事情。其次是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都多次强调粮食安全,这说明党和政府充分认识粮食存在问题,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最近刚刚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对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作出明确要求。国家对粮食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倾斜,给粮食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干农业后也切身感受到党委政府重视和享受到优惠政策。再次是科技是粮食产业发展的引擎。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有科技支撑。我们广大农民太缺乏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了,很多人种田依然是靠天吃饭,这自然被竞争淘汰。从知农、爱农,我更认识到必须学农,还要大力培养新型农民科学种田,这样中国农业才能兴旺。十多年的开拓阅历和初步成效,获得广大农户和社会各界认同,实践证明我走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坚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宽广。 庆丰农业园成为网红打卡地 采访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虽说农民没有多少专业知识也能种田,但那是粗放的、低端的,要真正成为田把式,科学种田必须有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你是如何克服这种障碍的? 王林松:学习是干事创业的敲门砖。虽说在农村长大,但是种田我还确实是一个门外汉。我从学习起步,再思考钻研,然后贯通拓展。从医和务农是有共通之处的。当医生,我知道人的生命周期以及不同周期易生哪些病。同样道理,水稻也有自己的生育期,分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不同时期受气候条件、菌源、免疫系统等影响,需要不同营养,也易生不同疾病,因此一方面需要合理施肥来强身健体,一方面要对症下药防治并举。 实践出真知,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必须付诸实践检验。2004年从农民手中流转40多亩试验,虚心请教老农,还经常去市土肥站、农机站、植保站、作栽站等专业部门求学请教。然后种植规模逐步扩大,2010年达到450多亩。规模扩大后,深切感受必须依靠机械化。为此,又钻研各种农机操作技能,然后在2011年成立溧阳市松林农机合作社,购买各类农机80多台(套),与156户农户抱团发展,粮田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自己流转土地3200多亩。 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亲临指导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科学技术是无限的。为顺应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粮食消费的追求,我们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就必须要有专家团队指导,所以我们努力引智招商。这个商,是智商的商。扬州大学农学院张洪程院士团队专门在我们庆丰村建立试验基地,基地培育的秧苗移栽到大田后,返青、分叶速度快,能有效提高亩产量。培育出南粳46的江苏省农科院王才林研究员经常到我们基地帮助指导种植。专家亲临指导,给我很大信心。2018年成立溧阳市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我担任担任法定代表人,公司现有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综合培训楼1500平方米,粮食烘干房、农机库房面积达2800平方米,有日加工能力15吨的大米生产流水线,15亩硬化育秧场地。2020年度实现销售收入5680万元,纯利润385万元。 成套烘干设备 采访组: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组织形式,建立怎样的工作机制保持活力,如何服务广大农民增强凝聚力?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夏春胜局长一行视察指导
王林松:合作社是农业走规模化、产业化的良好组织形式。我们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坚持信誉第一、服务至上。主要服务项目有:一是种植服务。合作社水稻生产全过程按标准化生产规程执行,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植保、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收购。“五统一”服务可为农户每年每亩节省成本近50元。社员们说,“在合作社,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卖个好价钱,增加效益和收入”。二是农机服务。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机装备和技术优势,从播种、育秧到整地、插秧、植保、收割、秸秆还田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覆盖全镇一半左右种植面积。从自给自足的作业到为周边农民每年开展近3万亩的作业服务。三是供秧服务。修建15亩硬化育秧场地,将育秧、供秧和机插作业服务为一体,每年为周边农户提供5000余亩秧苗。四是烘干服务。2017年,我投资新建1800平方米的烘干房,烘干机21台,每年为周边农户烘干粮食超过8000吨。五是培训服务。这三年培训农民25次、5000多人,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科学种粮技术。六是农资服务。给村民们提供选购代购农药等生产资料服务。合作社抱团采购农药和肥料,价格和成本降低了,收益增加了,村民非常欣喜。 采访组:听闻“王松林”牌大米很畅销,种植中如何保证优良品质,有什么妙招? 王林松: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的努力还是颇有成就。以“王松林”牌大米在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中斩获金奖。2020年底“庆丰”牌大米在第二届“好吃苏米”品鉴大赛上再获金奖。奖牌塑造品牌,奖杯铸就口碑。回想一下,我们大米畅销主要得益于品种、品质。首先是水土优质。我们庆丰现代农业园,田间水泥道路宽敞整齐,沟渠达到现代农业示范田标准。这里土地肥沃、生态环境优良,气温、日照非常适宜水稻生长,土壤含硒量大于0.4mg/kg。其次是品种优良。核心基地生产的稻米品质好、口感好、名声在外,因为我们种植的“南粳46”和“南粳9108”品种,是江苏省农科院王才林博士提供的高品质稻米品种。再次是科学种植。基地合理使用各种有机肥料,施用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采取休耕轮作种植绿肥,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提高稻米品质;防病治虫采取灯光和性诱剂捕杀,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提高稻米的安全性,产出的稻米备受市场欢迎。2016年,苏州一家稻米企业到合作社基地考察,立马签订了优质水稻订单1600亩,合同价格高于市场价10%。2019年,与浙江农夫山泉公司等稻米企业签订近3万亩优质稻订单,按高于市场价格的15%实行统一收购。 采访组:亲身体验农业,打拼这么多年,对发展粮食产业有什么体会和建议? 拟建综合培训楼 王林松:这么多年打拼农业,与广大农户打交道,还真是体会多多。没有农民小康就没有全国整体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整体现代化。农业出路在于科技。现在步入“十四五”,国家对粮食安全和“三农”空前重视,我们将抓住机遇,坚持合作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多元化,推进粮食“产、加、销”向“产、加、研”发展,形成集生态种植、稻米加工、农机服务、农资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功能,努力走好集约化经营之路,增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今后工作重点:一是推进模式复制,向泗洪、兴化等产量大县拓展;二是主动引进人才,提升公司科技实力;三是创新营销方式,扩大产品覆盖面;四是扎实开展农民培训,大力推进科学种田。 |
![]() |
![]() |